Donnerstag, 4. Oktober 2012

读《1984》感悟之一

关注文革的人应该都读读奥威尔在1948年出版的一部反乌托邦的政治小说,可惜他在50年就去世了,否则这一部小说就足以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甚至我认为应该顺便把和平奖也颁发给他,这的确比颁发给刘晓波要好得多,也有说服力得多。《1984》与1932年英国赫胥黎著作的《美丽新世界》,以及俄国扎米亚京的《我
们》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,我已经看了《美丽的新世界》,还没有看《我们》,有机会我都想看看,也建议各位都认真读一读。

在许多国家这部书推荐为高中生必读书目,所以一个高中生读起来理解都不会有没问题,当然鉴于作者反社会主义反民主集中专政立场,在我国得不到推广,不过在网上已经可以买到纸质书,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确进步了不少。奥威尔把写作这本书的那一年(1948年)的后两位数颠倒过来,成为了可以预见的未来的1984年。他假想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——大洋国、欧亚国和东亚国,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,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,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,以改变历史、改变语言(如“新语”)、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,以具有监视功能的“电幕”控制人们的行为,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。

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(当然也只允许一个政党存在)——英格兰社会主义,按新语简称英社。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、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三个阶层。

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:和平部负责战争,友爱部负责维护秩序,真理部负责文化和教育,富裕部负责经济。我第一次知道《1984》就是因为我的一篇文章被和谐后,我责问媒体,得到的回复是,接我们“真理部”通知,请理解,然后我就不得不表示理解,顺便通过“真理部”这个词知道了《1984》。顺便说下《1984》在国内主要有董乐山,刘绍明,孙仲旭三个译本,我读的是董乐山这个版本,比较通俗易懂。

在1948年奥威尔就假想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可怕,可怕的是他只是在想,我们国家却几乎完全做到了,十年文革,每一年都是1984。现在我们脱离文革快35年了,可是极权主义(我们更喜欢叫威权主义?)的影子还是无处不在,让我们无奈又郁闷,作为一个中国人,读《1984》总能映射到现实,现实不是真善美,往往要你假恶丑,双重思想,我发现自己早已娴熟于心。人类的进步并不一定建立在我们过去的错误之上,-有可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反而是思想退步,谁敢说互联网带来的一定就是言论自由?到处充满谎言,欺骗,造谣,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民,给什么先进武器都摆脱不了被愚弄的命运。先写一句总的读后感吧,假如要我说,读了《1984》,用一句话总结是什么? 消灭人性,成就党性,牺牲小我,成就大我。

这个书我计划慢慢一段一段写读后感,这正是严肃的书给人的好处,它让你肃然起敬,不得不陷入思考。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。

Keine Kommentare:

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